1月份自產煤產量、商品煤資源量、發電量、鐵路運輸量、化工品產銷量等指標全部超計劃完成,國家能源集團生產運營實現首月“開門紅”。
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企業,國家能源集團自產煤自2021年10月以來連續16個月月均產量保持在5000萬噸峰值水平,自產煤量、商品煤銷量創春節所在月份歷史最高紀錄,新能源發電量125億度,同比增幅48.7%,刷新歷史單月新高,起到了能源保供“壓艙石”的作用。
為決戰2023年首季開門紅,各中央企業紛紛拿出實招硬招,細致謀劃,提早布局。國資委黨委書記、主任張玉卓日前表示,突出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,扎實推進提質增效穩增長。2023年要力爭取得更好業績,增大國資央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分量。
近期多家央企相繼召開年度工作會議,部署2023年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。新的一年,中央企業將扎實推進提質增效,提振發展信心,擴大有效投資,努力擴收增利,強化精益管理,提升質量效益。與此同時,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,謀劃新一輪國企改革。
提質增效穩增長
新年以來,不少央企表示實現“開門紅”。國投曹妃甸港1月份實現煤炭裝船729.7萬噸,接卸725萬噸,利潤總額4083.48萬元;國投京唐港煤炭吞吐量完成423萬噸,超額完成年度生產任務序時目標,實現利潤近4000萬元。
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,國資央企迎難而上,實現營業收入39.4萬億元,同比增長8.3%;實現利潤總額2.55萬億元、凈利潤1.9萬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5.5%和5%。通過減免房租、降低通信資費等積極向社會讓利,引領帶動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協同發展。
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表示,中央企業規模效益保持平穩增長,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。2022年取得的成績殊為不易,也更加堅定了國資央企應對復雜環境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。
按照國資委的部署,2023年中央企業“一利五率”的總體目標是“一增一穩四提升”。“一增”就是要確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。“一穩”就是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。“四提升”就是凈資產收益率、研發經費投入強度、全員勞動生產率、營業現金比率4個指標要進一步提升。
與往年經營目標相比,今年國資委沒有提及凈利潤增長目標,資產負債率的目標由“控”調整為“穩”,同時增加了營業現金比率這一新指標。
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表示,經營指標的變化意味著高質量發展在新時期有新的要求,是國資委為提振發展信心、強化精益管理的重大措施。
近期密集召開的各中央企業年度工作會議上,突出抓好穩增長都被擺在了突出位置。國家電投董事長錢智民在2023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,聚焦世界一流企業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建設,對標一流價值創造,確保完成全面經營指標和全年各項改革發展任務。要更加重視資本回報質量和經營業績“含金量”,全面完成JYKJ(“計劃-預算-考核-激勵”)體系年度任務。聚焦用戶側和綠電轉化重點方向,多舉措提升管理效益和發展質量,著力推進優化后的五大產業板塊高質量發展。
中國建材部署了提質增效等四項重點工作,強調要打贏穩增長攻堅戰,確保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。中國稀土提出,2023年營業收入、利潤總額實現兩年翻番,“五率”指標同比提升或高于央企平均水平,員工收入保持穩定增長,幸福指數大幅提升。
擴大有效投資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手段。聚焦國家重大項目、產業鏈強基補鏈、基礎設施建設,央企積極布局一批強牽引、利長遠的重大項目。
彭華崗此前透露,今年將加強規劃牽引和動態監測,推動企業優先做好涉及國家“十四五”102個重大工程實施,加快推進中央企業“十四五”規劃確定的1400項重大投資項目建設進度,其中包括中國海油深海一號二期工程、國家電投防城港核電項目、多家電網電力企業參與風光大基地項目等,力爭能夠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。
2月6日,中國華能召開2023年新能源建設推進會,靠前安排2000萬千瓦、共計152個新能源項目實現實體開工和施工準備,全年新能源開工3000萬千瓦以上。本次實現實體開工和施工準備的新能源項目涉及全國29個省區,主要聚焦“三線一帶”,即北線清潔能源基地、東線海上風電、西南“風光水儲”一體化基地,以及中東部分散式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建設開發。
國家電網董事長辛保安日前表示,要加大投資,發揮投資對經濟社會的拉動作用,2023年電網投資將超過5200億元,再創歷史新高。同時,2023年計劃開工建設5座抽水蓄能電站,投運4座抽水蓄能電站,屆時國家電網公司運行的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將達到3800萬千瓦。
繼續謀劃和推動國企改革
2020年開始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圓滿收官。日前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總結電視電話會議強調,國企改革永遠在路上。接下來要圍繞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,繼續謀劃和推動國企改革。要深化對國企改革的規律性認識,牢牢把握正確方向,聚焦國企功能作用和歷史使命,堅持問題導向,堅持正確改革方法,廣泛調動地方和企業積極性。
彭華崗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在國資國企改革方面,今年將突出重點攻堅克難,乘勢而上組織開展新一輪的改革深化提升行動。鞏固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成果,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,謀劃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的行動方案。
多家央企也明確了今年改革的重點任務。中核集團提出,實施國企改革提升行動,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,以啃硬骨頭的韌勁大力推動重點難點改革,提升集團公司治理體系和管理能力,組織開展“創新優化年”專項行動。
中建集團強調構建現代公司治理體系,其中包括進一步完善授權管理,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效率;建強二級子企業董事會,加快建立健全外部董事配套制度,為外部董事高效履職創造條件。
中國建材總經理李新華在2023年度工作會議中提出,今年要持續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,著力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,推動各級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行;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,發揮生產企業出題者作用,加強國際一流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建設,堅決當好關鍵材料攻關國家隊,加快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。
混改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。中國寶武提出,今后三年內,要大力引入戰略投資,推進子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,這是所有其他改革的基礎和前提。到“十四五”末,力爭集團內有20家上市公司,形成資本市場強大的寶武系。
2022年6月,中國寶武正式由試點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,成為第一批轉正的五家央企之一。中國寶武董事長陳德榮在2023年度工作會議上稱,國有資本投資公司“形備而神不足”,戰略格局、業務結構、組織架構、管控體系等雖然已基本成型,但運轉效能不夠理想,離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尚有差距。接下來,寶武要繼續建立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,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轉正為新起點,深化體制機制改革,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,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。
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總監周麗莎對第一財經表示,新一輪國企改革工作重點可能將會圍繞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,積極穩妥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,繼續推動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、提高企業活力效率、實施目標成本管控、持續提升成本競爭力等多方面開展。
具體而言,一是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,重點強調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。通過一系列的重組整合,既有央地之間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,也有央企之間的深入協同,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布局。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專業化整合的重要平臺,圍繞上市公司推進專業化整合,綜合推動優質資產向優勢主業企業進行集中。
二是強化科技創新,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,在相關產業推動一系列的重大創新成果,開拓新領域、新賽道,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打造一批創新型國有企業。
三是對標世界一流,圍繞產品卓越、品牌卓著、創新領先、治理現代的要求,進行對標提升。對于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分類施策,將對標世界一流與企業的經營管理、績效提升等具體工作相結合,通過具體管理行動落地。
轉載自:第一財經日報